打针的地方疼,可能与药物刺激、感染、过敏、血肿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原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此时可前往皮肤科就诊,完善皮肤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明确自身情况。
1、药物刺激:若注射的药物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皮肤难以吸收,继而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此时可以针对局部进行热敷,可以加速血液流速,促进药物吸收,可适当缓解疼痛。
2、感染:可能是打针时消毒不充分,导致局部细菌进入皮肤,继而引发炎症,炎性物质刺激皮肤可导致疼痛、肿胀。此时可遵医嘱使用抗感染的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
3、过敏:若自身对注射的药物过敏,出现异常免疫反应,激发变态反应,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可能会导致血管神经性水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则可导致局部疼痛,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4、血肿:可能是注射药物时血管破裂,血液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血肿,压迫局部皮肤可导致胀痛,此时可以按摩肿胀部位,促进血肿吸收。另外,也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用硫酸镁外敷,可使局部肌肉松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继而减轻疼痛。
此外,还可能与皮肤破损、注射药物过快等因素有关。打完针需要保持局部卫生,避免用手抓挠,以免皮肤感染,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清淡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雪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