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定义一旦理解之后,另一个疑问也迅速得到了解决。《大荒经》里有一个神叫帝俊,这是在古代典籍中其他文章里没有提到过的神,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里也没有这个神的形象。当然考古除外。这个定义让帝俊的身份一下字清晰了。
不过在讲他的身份之前,我们要先证明帝俊的真实性,证明他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证明的方法就是两种资料互相呼应。除了《山海经》之外,在长沙一个名叫子弹库的地方出土过一些帛书,内容也讲的是天地生成、从洪荒走向开化的故事。而上面也提到了帝俊。两处资料同时提到同一个人,虽然不能100%确定是真实的,但至少真实性强多了。
当然子弹库帛书所讲的内容远远没有《山海经》那么详细。《山海经》除了在《大荒经》里讲到了帝俊之外,最后一卷《海内经》也讲到了。但是老严确定这一卷海内经是西汉时候的刘歆写的,这个人本身不值得相信,再加上他所处的年代距离大荒时代实在太久远了,可信度也不高。因此老严选择直接无视。
在《大荒经》里,没有讲帝俊往上的世系,也就是说没有讲到他的父母是谁,但是他往下的世系,讲得是比较多的。首先他至少有三个妻子,分别叫羲和、常羲和娥皇。其中羲和生了10个太阳,常羲生了12个月亮,娥皇生了三身人。
《大荒经》写作于周朝。有一个明显的证据点,那就是在穆天子传中,讲到周穆王把弇兹山命名为西王母之山,但是西王母并没有住在这一座山上。在《大荒西经》中,也讲到了西王母之山,而西王母也不是住在这座山上。既然西王母之山是周穆王命名的,那么《大荒西经》就写在周穆王之后。
《大荒经》的写作年代并不影响写作的对象是大荒时代的事情。这一部分内容是根据大荒时期流传下来的画来写的。而当写到一个地点的时候,有时候也把发生在这个地点的从大荒一直到周朝的重要事情事情都写出来了,而且有的把画面中的山和周朝时候的山对上号了。
大荒时代到周穆王时代已经过去了2000年。许多发生在大荒时代的故事,周朝人已经不理解了,所以就变成了虚幻的神话。十日的故事、12月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当然我们今天更无从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帝俊和他的老婆们都是神,怎么就生出太阳和月亮来了?而且太阳和月亮怎么有那么多?今天都分别只有一个。
《大荒经》还讲到“帝俊生帝鸿|”。老严一直不知道帝鸿到底是谁。看网上的资料,在古代有人认为是黄帝。至于是怎么证明的,则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有资料证据的。如果这个论断是真的,那么帝俊就是炎帝和黄帝的父亲,也就是少典。少典是他的名字,俊是他的帝号。
如果从时间上来推算,到炎帝的时候,神农氏是一个部落联盟,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级形态。而黄帝所建立的政权地域更为广阔,他的大臣们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名称,但是也已经有了政权的初步形态。也就是这时候不能算大荒了。所以少典时代的确是大荒时代。因此可以80%肯定,帝俊就是少典。
当然帝俊的儿子不只有炎帝、黄帝两位。除了上文讲到的太阳、月亮和三身之外,至少还有中容、晏龙、黑齿、季釐、后稷。在这些人中,除了后稷在黄帝的政权里当大臣之外,其他的都在各部落当首领,包括三身。而且这些部落所在的位置都比较偏远。
《大荒经》除了讲到帝俊的这些儿子之外,炎帝、黄帝、颛顼也有很多后代在边远地方当部落首领的。网上有资料认为,帝俊原本是神州主宰,后来炎黄占领神州,因此被排挤到了周边偏远地区,这是站不住脚的。
给帝俊的身份准确定位,其实是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大荒时代,今天中国范围内所有的部落都是伏羲女娲一脉发展而来,是单一来源。在这些部落中,有资料可以追踪的是肃慎,后来发展成了今天的满族。也就是伏羲女娲不仅仅繁衍的汉族,其实是繁衍了整个中华民族。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其实在很多少数民族的远古神话里,也有伏羲或者女娲的角色。比如壮族创世神话,他们能追溯的最远的祖先就是伏羲。
当然这是从人文的角度追溯中华民族的来源。老严认为即使从科学的角度去追溯,也应该是这个来源。但是相信老严的人不多。因为很多人认为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因为弄清楚帝俊的真实身份,刚好填补了从伏羲女娲到炎帝黄帝之间的这个空白期。如果没有帝俊的故事,我们就只知道伏羲女娲的儿子叫少典,炎黄是少典的儿子,但是在少典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影响,则没有资料。而这就是中华文明是唯一从产生一直到今天没有断绝的文明的证据。#山海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